诚然,信息加工模型中,输入了什么信息是考察思考的重要依据。毕竟,信息不够,是无法充分支撑输出的;而且,不相关的信息输入太多,会降低“黑箱处理”的效率;甚至如果输入的干扰信息达到一定的程度,还有可能使得“黑箱”无法处理,甚至获得截然相反的输出。因此,要度量思考这种思维活动,对输入信息的刻画和度量,是必要的。

但是,将所有相关信息都提供作为输入,是不足以完成思考的。这就好比将所有建材堆放在一起,楼房也不会自动建成一样。所以,度量思考,除了度量输入了什么,还要度量如何利用输入实现房屋的构建的。

最后,输出是否能降低甚至消除驱动思考的这个问题,所带来的影响,是度量思考的又一重要方面。

度量思考的“输入”环节,关键在于对输入信息的获取、筛选。从多少信息中提取了哪些信息,哪些信息是相关信息、哪些无关甚至干扰,是否能将其筛选、过滤,从而留下关键的所需信息为思考操作使用?这部分的刻画度量方法多样,常见的,是在构造的测试题目中,对问题描述和提供的信息空间中,事先根据与问题的相关性,给出判定,然后依此在测试者的操作中给出对应的评价。IMMEX-C也是这样做的;而学科测评中大部分的习题给出的已知信息,都必须完全用于习题的解答,否则题目十有八九是要解错的。当然,这取决于测试对思考环节的倚重;IMMEX-C是全环节的度量,而学科习题,很少度量信息采集和筛选环节。

度量思考的“输出”环节,关键在于“输出”是否能降低,甚至消除问题带来的影响,例如认知上的缺失。然后对这个能否降低或者消除的程度进行量化,从而给出对“输出”质量的判定。例如“3+2=?”的影响是认知上的缺失,需要输出来填补;而输出是5,则消除了这个缺失带来的影响,于是,“输入”和“输出”之间建立了强有力的直接联系,这个输出结果很好。IMMEX-C的信息空间和问题空间都很大,但是输出还是通过提问设计,归结为一个确定的答案形式,从而让受测者在备选答案列表中选择。这主要是考虑到问题的标准化,以及控制“输出”的形式,从而对思考结果有客观和准确的度量。

度量思考的“黑箱”环节,是整个思考的度量中最困难,但最有价值的部分。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方法层出不穷,但核心都在于如何获取黑箱操作的各种数据(《关于思考》中有所简介),并利用数据来刻画、再现思考的过程,从而对这个再现的过程进行度量和评价。IMMEX-C在获取这方面数据是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的,例如在受测者无意识的测试过程中,数据就被采集,而且采集的数据是客观的直接数据,等等;这也在前面部分中简介过。利用采集的数据,再现思考的过程,诸如SPM图、TLG图等;这些图形客观地反映了受测者对信息的使用先后和使用时长等信息。这样的刻画方法,很基础,主要偏向于对“输入”的补充刻画,以及对整个记录到的线性的思考过程的基本刻画。然而,真正的思考过程并不完全是线性的,而是有结构的,不仅有广度,还有深度和扩展性,这部分的刻画与度量的能力,是IMMEX-C的特色。

通过近10年的实践和研究,IMMEX-C在IMMEX使用ANN-SOM算法的基础上,深入了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,深挖过程数据,从过程的结构构造上找到了突破,并进行了刻画和研究。优化了原有IMMEX度量参数的同时,还从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与发展方面做出了新的突破。例如,IMMEX-C可以智能地为线性的思考过程数据进行切片,从而构建思考的意群,并根据这些片段构造的意群进行度量,刻画思考的广度、深度、有效性、策略的形成与发展的特征,等等。

相关模型和指标的应用,需要复杂的数学基础,为了使得结果易于使用,IMMEX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图形工具和指标来方便教师使用,可以在后面的《案例》部分看到相关的简介。同时,在系统里,还有根据累积的大数据做出的智能分析,以供教师迅速掌握学生状态,并给出干预;我们的工作人员,也会在某个阶段、或者学生表现出现异常时,向教师、家长等相关群体提供分析报告和(或)干预意见。